2005年我主持了一項關於中國兒童電影研究的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的課題,《中國兒童電影三重奏:文化·藝術·商品》就是這個課題的研究成果。這個課題重點在破譯中國兒童電影的文化密碼。它涉及中國兒童電影文化傳播的國際文化語境;中國兒童電影的文化結構、兒童觀、文化觀以及美學觀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構成《中國兒童電影三重奏:文化·藝術·商品》的主要樂章。
研究表明,20世紀下半葉興起的電子傳媒有自身的文化傳播方向。在世界範圍內,傳媒發達國家在向其他國家輸出先進傳媒技術的同時,總不免將西方意識形態一併輸出。比如隨著美國動畫傳到中國,北美的價值觀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兒童,它的實質是使中國受到西方強勢文化的侵略。在這樣的國際文化語境中,中國兒童電影應有涵容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以便抵禦北美價值觀的侵入。從中國兒童電影的文化結構上看,種族、階級、性別構成中國兒童電影中兒童文化視閾的三個維面,也是中國兒童文化人格的結構。從總體上看,中國兒童電影表現出種族平等;地域、民族、出身與文化背景不同的兒童平等;男性兒童與女性兒童平等的意識。有的影片有意凸顯女性兒童自立自強的意識。這表明中國兒童電影的文化傾向是先進的,兒童觀研究是中國兒童電影研究的關鍵詞。令人遺憾的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國兒童電影的兒童觀普遍落後,主要表現在影片中兒童與成人的關係上。成人常常扮演精神領袖的角色,兒童則是成人意志的體現者或順從者,沒有體現出兒童的主體意識。中國兒童電影編導的兒童觀基本上是教育兒童的兒童觀,這種兒童觀顯然是落伍的。兒童觀落後的另一表現是影片編導對兒童的基本心理需求把握失當。